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我看生命樹

 2011年7月2日上午1:48

看《生命樹》,要有心理預備。那短短的兩個多小時,你的腦袋、你的情感會不斷轉動,因為你要經歷生命之始那一點光,直至時間終結的那一點光。這絕對是非一般的電影,泰倫斯馬力導演把宇宙幻變、生命起源與一個家庭的故事互相扣緊,造成宇宙與人的平衡視點,還從電影帶出了多個議題,生命、信仰、家庭、成長、對善惡的分辨,甚麼更多。即使我非基督徒,電影所提出的疑問、情感,也足夠令我這兩小時,甚麼更久的時間處於思考中。
    電影出現多次時空變化,序幕由奧拜仁和太太收到次子戰死的消息拉開,然後鏡頭變成長大後迷失於現實的大兒子積克。長大後的積克,處於摩天大摩內、電梯內,像被困於籠內的動物,只能透過框架往外看,導演通過積克去呈現人身處於拜金的大都市被生活營役的無奈感;成長時被父母的教育方法造成的混亂感;及對自身、信仰的質疑。人如果找不到答案或平衡點,生命是否就這樣白白流過?
    之後出現的是宇宙和地球生命的誕生,由星體相撞、細胞分裂繁衍到出現水母、魚類、植物,最後是沙灘上受傷的恐龍,這些唯美、震撼的畫面與澎湃的音樂互相交織,除了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最妙的是那些恰到好處的畫外音—母親的疑問。神,或許是指生命的主宰,到底在不在?祂有看顧著我們嗎?這是第一個角色的疑問。第二個是童年時的積克所問,一個好端端的孩子突然死去、友伴的家被火摧毀並留下疤痕、父親的反覆無常為快樂的家庭蒙上陰影等,為他帶來衝擊。祂有在看嗎?為甚麼祂容許這些事情發生?第三個是奧拜仁,他是虔誠的信徒,然而好運從不降臨在他身上。他不明白,別人無故發財,自己上班從不遲卻要失業,連孩子也討厭他。
    這麼多的疑問,也是許多人對信仰的質疑。或許祂一直的都在,自天地混沌時;或許祂由始至終都不在,電影沒有證明,但從故事中引用了約伯的故事,帶出人是要經歷苦難。我想,不論祂在不在,感到迷惑的人都是失去感恩與寬恕的心,電影中我看到的是許多美麗的畫面,萬物始起生長、父母對子女的愛、大自然的美,風吹樹動、盛發的花朵、寧靜的湖泊,一切都是平凡、自然、取自生活,這不是恩典嗎?我們在看苦難時,有沒有像積去尋找那失落的根源,去了解、寬恕心中的糾結?
    積克的反叛期被慈祥無私的母親、嚴厲自負的父親、生命的無常、同伴的薰染弄得迷失了,他變壞、他撒謊,甚至希望父親離世。從回憶中,他重新去了解父親。奧拜仁大半生貢獻給家庭、工作及信仰,他的夢想是做音樂家,但最後卻敗給了生活。他嚴厲的教導兒子,希望兒子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然而他平凡、無法改變自己命運、還有他的父權思想卻成了反面教材,使孩子遠離他。幸然積克最後了解到父親對他的愛。奧拜仁跟他說三個孩子是他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想要擁有。積克寬恕了父親,他也找到了心靈的出口。或許這也是一般家庭常遇到的事吧!父母愛子女,卻不懂表達,甚至用了錯的方法。這也表達了溝通的重要性。
    積克成長時的問題,也是人在成長期最常遇到的:對父母教導的質疑、對世界的質疑。他希望自己作主,但最後,他發現自己想做的做不到,做的卻是自己討厭的事。在反叛時,他偷了女性的內衣,想埋藏掉,最後他把它拋入河中。女性在電影中,象徵了慈愛、寬恕、美好、天真、善的一面,而他正正質疑這一切,他不要當好人,他要棄掉這些。當他真正做了壞事,他卻悲傷、他希望變回天真。這一段為「快樂是先付出愛」帶來了依據。弟弟是他改變的重要因素,他戲弄弟弟,然後尋求弟弟的原諒。弟弟寬恕了他,讓他明白,「如果想快樂,就要付出愛」。最後他亦寬恕了父親。人,要得到快樂,就是懂感恩和寬恕吧。
    電影中長大的積克走出都市的困籠,去到荒漠,或許這是他的內心。他在荒漠行走,開始是漫無目的,當他心靈改變,有個女孩引領著他,穿過一通門框,這像是他內心的框框。最後他穿過它,突破了內心的枷鎖。最後由兒時的他帶領著自己,再由母親的門,去到一遍無邊際、係冰川一樣純白的地方,他在這裡重遇他的家人。這是天堂嗎?還是積克心靈解放之處?導演留下了這片地帶讓我們想象。戲中常出現階梯,也是人對信念、對信仰的追求,通過階梯去找那線光。
    這套電影剪輯、聲音、畫面都是一流,導演用了很多象徵手法,去引發觀眾的思考。看完這套電影,腦袋真的有累呢!如果你看厭了一段的商業片,這絕對是好選擇。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大追捕》:非一般的警匪片

《大追捕》:非一般的警匪片
 





《大追捕》一開首就已經是一幕幕監獄內打鬥的場面,利用浴室作背景,血腥的感覺更加提升。這一幕使觀眾都認為由張家輝演飾演的王遠陽都是一個兇殘成性的罪犯。基本上《大》整套電影的焦點都是落在張家輝所飾演的王遠陽上,而他在《大》這電影是演一個啞巴,換言之,他是憑藉內心戲去演繹的,但仍能讓觀眾深受戲中的壓迫感。而整套電影都有著很大的壓迫感,由指揮家徐翰林的死慢慢帶出了整套電影的開始。



警長林正忠因為多年前妻子跳樓自殺身亡,引致未能釋懷,使他一直寄情於查案的工作上,因此而忽略了自己的女兒。林正忠的妻子跳樓自殺的事件對他打擊甚大,他一直認為其妻是遭人謀殺而不是自己跳樓自殺的。因為這件事,令他有了做任何事都要尋求真相的性格,甚至到了一個變態的地步,連自己的女兒也不屑去與他傾訴。雖然徐翰林在電影開始後不久就已經身亡,但他在電影中卻成為貫穿了十九年前與十九年後的重要人物。由他可怕的死狀,兇手每一次留下的證據,林正忠用自己鍥而不捨的精神去追查真相,帶出了一段段使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王遠陽刻意留下的線索,林正忠的追查,二人製造出一個用智商去角力的遊戲。然而,林正忠根本不是王遠陽的對手,由他們的角力,慢慢顯露出十九年前案件的真相。


由開始,導演刻意地安排一幕幕的情節,吳導觀眾都認為是王遠陽殺的,更引出一些懸念。正當院內各觀眾都有著同一想法是王遠陽殺人的時候,故事的結尾竟然是他為了保護自己的親女兒徐雪而不惜一切去幹任何事。這也是故事敗筆的地方,他過於清晰地交待劇情的發展,使戲中的懸念盡失,未能破除港產片一向的框架。不過同時戲中亦打破港產片中警匪片的慣性,忠和奸對立明顯。《大》中不論是王遠陽和林正忠都並非奸人,王遠陽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親生女兒,並將當年的真相透過林正忠而揭發,林正忠卻努力地追求真相,盡其責任。兩者本來並沒有抵觸,可王用的方法錯誤而導致追捕的發生。

在王遠陽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任務之後,他決定跳樓自殺身亡,及後林正忠所收到的短訊,很值得我們反思,安於現狀,要探求真相,對每一個人都沒有好處。張家輝後期配音的聲線去讀出那一個簡訊,使人十分感動。那一刻,深深感受到他為自己女兒徐雪所做的一切,他的那份父愛,為整套充滿血腥打鬥場面的電影劃上了一個感動的句號。


淺評《春嬌與志明》


淺評《春嬌與志明》





《春嬌與志明》承接了上一部電影《志明與春嬌》,一開首就已經是兩位主角:余春嬌(楊千嬅)與張志明(余文樂)的同居生活,慢慢再由二人的價值觀不同去演變成一般小情侶的吵鬧,繼而分開,但因二人都放不下對方,隔了一段時間之後在內地相遇,藕斷絲連下最終回到對方身邊繼續談情。

《春嬌與志明》從情節上是一部很普通的愛情小品,兩位主角楊千嬅及余文樂的演技未算一流,但兩人在戲中都十分能表達分開之後想念的情緒。而電影中的內容非常能夠迎合香港人的口味而大受歡迎,導演彭浩翔加入了許多情侶之間會發生的問題,使很多人都覺得有共鳴。在電影中出現了很多金句,令人回味,而且加入了很多笑料在內,使觀眾都不顧儀態,笑得手舞足蹈。而令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人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除了是故事之外,亦是因為戲中的對白以及用語。整部電影的對白中都是香港地道的用語,而且中間更夾雜了很多不同的粗言穢語,加上戲中演員講對白時的承接及流暢,令整部電影更自然,真實感大增。這些對話彷如戲中的靈魂,不但使主角更能做平時的自己,亦將主角中的個性更突出。





整個故事大部分時間都是發生在北京,春嬌與志明兩人分別北上工作,繼而重遇,各自瞞著自己的另一半去跟對方發展。導演在人物選角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對比,溫柔、通情達理的尚優優,選了楊冪去飾演,跟楊千嬅所飾演、有一點港女性格的余春嬌然不同。而徐崢所演的SAM余文樂演的張志明,雖然大家一樣是事業有成,前者成熟穩重,後者卻像個小男孩,有點長不大的感覺。男女的對比構成了一幅特別的畫面,內地的男女都較為通情達理,而香港的,則性格較像個小朋友。值得注意的另一對比,是在其片中插曲〈別問我是誰〉,這首歌在戲中出現兩次,首次是由春嬌在「K房」中唱,顯示春嬌希望可以放棄志明,重過新生活,帶出春嬌內心矛盾的傷心。第二次則是在戲中的片尾曲,導演利用余文樂男扮女裝拍攝MV,模仿原來MV的動作,使一首明明是傷心惰歌都變成引到觀眾發笑,是一個對比的手法,在一片歡笑中結束,更配合電影中美滿的結局。






映後座談會



每年的電影節,抑或其他影展,均設有答問環節,讓觀眾與電影工作者作近距離交流。觀眾除了可以即時對導演或演員提問,了解電影創作背後的過程和困難,電影工作者亦可以從答問環節,得知電影在觀眾的口碑是如何,故此很多導演、演員都會抽空出席,短期內以增加電影宣傳效果,長遠則作為日後創作的參考方向。

無論是映後談或座談會,有一項是答問環節的大忌,就是為講而講。一來浪費其他欲發言觀眾的時間和機會,二來對於觀眾與電影工作者的交流未必有太大幫助。筆者曾出席某次映後談,主持開始前已表明只有十五分鐘的發問時間,但台下發問的觀眾總是要先發表他們的「偉論」,過了很久很久才說出對電影的問題,還要不止一位,打後發問的觀眾更如是這樣,浪費了不少時間,令很多想發言的觀眾,或有更好質素的問題無法表達,可謂十分過份。另一次的映後談,台下的觀眾直接提問,個人意見不多。當去到並中一位觀眾時,她開始說自己的國語很爛,然後不斷地讚,主持人問她的問題是甚麼,她說只是想讚而已,令在場觀眾非常無奈。這止情況是筆者最不想見到,偏偏最常見。既然映後談的時間寶貴,為何發問觀眾總要做「咪霸」,或是提出一些與電影無關的問題和意見呢?

出席映後談時,筆者很少會發問。首先自知發問水平一般,多數會在映後談筆錄對答內容作影後感內容;其次是要把握機會拍照,主要是可以近距離和電影工作者交流是非常難得的事。故此很多時都會在映後談中專心當一位旁聽的觀眾,以及留意電影工作者對每條問題的不同回應;始終映後談的機會,在平時觀影的時候並不多。

近年來上映的電影,很多都設有映後座談會、謝票、與觀眾會面等活動。如正在上畫中的《春嬌與志明》,導演與一眾演員穿梭不同的戲院謝票。去年票房大收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導演九把刀和演員陳妍希亦專程來港與觀眾會面。相關場次的門票很快便一掃而空,可見這種與觀眾近距離交流活動,有助宣傳以推高電影口碑,對追星的朋友來說,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從IN TIME看現實的財富不均

潛逃時空是去年年底的一套科幻電影
內容講述未來人類發明了長生不老的技術
而生存的法則是人的壽命與金錢掛勾
人要工作去賺取壽命
用這些去換取日常生活所需
有錢人可以擁有數千以至數十萬年生命
而低下階層的人就只能每天辛苦工作去維持明天的生命
戲中的男主角是後者
她遇上了身為前者後代的女主角
男主角無意救了一個擁有上百年生命的人
捲入了一系列的事件中
女主角雖然接近擁有永生
卻感到生活毫無意義
遇上男主角後
被男主角的生活態度所感染
希望打破這個不公平的制度
最終二人成為了劫富濟貧的搶匪

此片的意念不錯
亦有若干緊湊的部份
但由於時間所限
未能更充份建構整個世界
故事性亦未能令觀眾有更深刻的反思
不過當中有一個觀念令我甚有印象
當男女主角幹了第一次的搶劫
並分派給窮人之後
有錢人並不害怕
他們只是將物價提高
很快便可以將那些失去的錢收回來

情況就好像今天的香港
被大財團所壟斷
即使有最低工資
政府派發六千元
但很快就發覺物價急升
我樓下的小食店
比去年的這個時間加價兩至三成
試問有多少人的工資可以加兩至三成?
到最後生活質素並未提高多少
香港以低稅率見稱
吸引到不少公司來港發展
但他們的雪球愈滾愈大
成為了差不多壟斷我們生活所需的集團
我們為他們工作,而金錢最後又回到他們手中
歐美許多國家
對賺大錢的企業收更高的稅款
這個做法
可以更有效地增加政府收入
再用於發展或者福利事業
香港是時候
要考慮效法一下
不然香港人只能繼續被地產商及大集團所支配

Eleven to Seven (2011)




一個是朝七晚十一的辦公室女郎,一個是晚十一朝七的兼職店務員。
一個於便利店中流連,喘息;一個在店中工作,等待她的出現。
二人就在時間的前後相遇,他就在這八小時中,一邊工作,一邊思念著。

原來七仔可以拍得如斯夢幻。
在生活中,七仔是看雜誌,篤魚蛋燒賣,吃叮叮食物,或者快手買凍飲零食即走之地。
逗留最久,會是在店內躊躇通頂吃什麼宵夜才好。
在電影中,想起《志明與春嬌》四處找尋七仔買煙,志明醉倒在收銀處的樣子買口香糖;
可以是《重慶森林》中周嘉玲與梁朝偉在凍飲櫃前的曖昧對話;
亦可以是《十二夜》中,張柏芝與鄭中基,陳奕迅與張燊悅,兩對情侶前後在餐枱鬧分手的情景。

有沒有店員對顧客心動?不排除現實中可能發生,但兩者差距大,或會好辛苦。
短片由歌曲帶動,似是音樂錄影帶多於電影,但歌詞很能配合電影劇情,予人輕鬆之感。
全片對白不多,主要靠男女主角的肢體語言帶動,要做到生活化而不著痕跡並不容易。

以往去七仔總是衝衝忙忙,快來快去,
很欣賞導演能夠捕捉從生活細節中出發,把簡單的愛情故事拍得超現實。
從未見過七仔可以拍得很美。

《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







重看《皇上無話兒》(The King's Speech)大概除了看劇情、看演員外,對照今日的香港倒是有感而發。先來介紹一點劇情,不是拉長篇章,而是稍稍了解劇情,如果沒興趣的別說我悶了閣下。《皇上無話兒》講述英王喬治六世自小口吃,因哥哥退位而成為國王,當二次大戰時,他需要克服口吃發表一篇成功的開戰演說。










演員的演技相信我不用多講,男主角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其他配角實力亦眾所周知。那些英式演技、著重對話,加上對白精闢幽默早已說明一切,但片中一些細微的部份勾起我對這電影的欣賞,此片是劇情為主當然沒有大型特技,但治療師與國王走在大街時卻完整地重現30、40年代的倫敦感覺,不知拍攝時是否真的霧鎖倫敦,還是利用道具幫忙,不論如何效果同樣出色。其它場境如街邊、室內環境的破舊,如實反映當時英國的國力。




《皇上無話兒》重點當然是演說,雄辯對西方政治十分重要,一篇演說成就一個領袖,利用演說加上政治、歷史題材可謂完美配合。二次大戰最著名的演說家正是劇中當首相的邱吉爾。國王善用君主位置,努力治療只為求一篇演說激勵當時飽受經濟、軍事困擾的大英帝國,相信英國影迷已好好上了一課國民教育。反觀今日香港回歸十多年,經歷多件大事,但任何陣營均沒有成功利用這些演說機會,發表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講。









提示﹕
男主角在劇中穿著的黑色西裝軍服和軍禮服,屬海軍元帥制服,穿著軍服用以激勵軍人。




英國以海軍聞名,加上陸軍於英國革命時曾背叛皇室,英王傾向穿海軍制服。